养蛙VS养娃:我们都是编剧王

养蛙VS养娃:我们都是编剧王

发布:haixia00102018-01-29 06:19分类:行业资讯

 也就是两天之内吧,所有关于教育的公号都在说佛系的“旅行青蛙”。下载了一个,玩了不到12小时就脱口而出:“第一次就去那么远的地方旅行,还寄两张一样的明信片回来,太糊弄娘了。”

  等等,这抱怨,真把自己当了青蛙的养母了?!说好的,青蛙有自己的生活,你不过是割草、拿草换生活用品,然后装进佛蛙背包的管理员而已,怎么自己入戏了呢?

  接下来,有时间就去割草,还得看小蛙在干嘛:总在家就想着啥时候出去啊;不在家,又腹诽:不知道哪儿流浪去了,也不寄张明信片;收到明信片,还看哎呀怎么去杂草丛生的地界,或者那么远的山有啥好玩。

  更不要说还要上网看攻略,去看别人家的蛙,然后各种内心戏。

  是不是,很熟悉的感觉。

  上网看攻略,就像订了无数教育的公号,每一篇都觉得跟自己娃有关。

  看别人家蛙,呵呵,别人家的孩子,这么著名的夙敌,我们都懂的。

  着家的孩子,会不会没有社交生活;不着家的孩子,那一定是没良心的娃。

  出门总是电话联系,是不是太妈宝了,不够独立?没有电话联系,是玩疯了,还是出事了?

  全都是当了父母后才有的内心戏,各种俗套的情节发展,就像最蹩脚的编剧。

  记得有一次没联系上女儿,后来知道是她手机没电了。当时跟她解释过:父母对孩子的担心和焦虑,也许是残存的动物本能,这种对下一代天生的警觉是自然界繁衍的条件之一;但当我们成为社会人、受到教育以后,会尽量地去抑制这种本能。

  套用一下佛洛依德的本我、自我概念,父母的“本我”就像养蛙那样,不由自主地要去干扰佛蛙的生活,觉得他的一举一动都跟养者相关,包括那种“贫穷限制了我儿子的交际圈”等等的苦情戏,但实际上,你在你不在,蛙并不在乎,他自有他的生活和天地,根本不需要跟你沟通。

  从养蛙看养娃,也许我们时刻记得的是别给自己加戏,也别给孩子当编剧。

  他上了A小学,跟12年以后上牛津大学完全没有直接和间接的联系,停止逻辑推理的编剧吧。

  她在2年内钢琴考过5级,并不意味着她后面的3级(英皇只有8级)也可以在两年内考完,停。

  他今天跟你辩论美国总统的举止,不意味着他是个反叛的儿子,未来不会给你养老。停。

  14岁的她说喜欢某个男孩子,有了男朋友,跟她要做年轻母亲、荒废学业没有半毛钱的关系,因为她根本不太了解男朋友真正意味着什么呢。停停停。

  不过,编剧就编剧吧,只要不给自己加戏,非要到娃的人生里去轧一角,应该还有得救。

  比起当父母,自己的人生还有那么多的事可以做,那么多的乐趣可以享受,那么多的新事物要学习,哪有心思点佛蛙啊,啊不,我是说,粘娃啊。

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,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,谢谢合作!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,还可以关注微信哦~